【A.R.T.】台北新藝術博覽會 來台藝術家專訪(三)


(25)Emi Uchida內田江美
日本




內田老師是第一次來參展,比起其他的藝博會,她覺得A.R.T.的規模相當龐大,人潮也很多,而且A.R.T.的藝術創作水準很高,作品都相當有創意且獨具特色。

她對於大會的整體安排非常滿意,覺得是一個非常舒服的展覽環境。這次參展,老師在展場遇到以前就認識的中國藝術家,讓她倍感親切。而遊歷展場的同時,老師對位於展場入口的巨大化石作品感到驚艷,她覺得構想相當的特別,別具創意。

「『痕跡』是我終生創作的主題」,「這次為A.R.T帶來首次展出的作品,嘗試新的畫風,使用不同的色調去創作。」「咦,沒有作品名稱?」「是的!為了讓欣賞作品的人有更多想像的空間,因此沒有刻意訂畫作名稱。」「這一幅畫是有關於生命的種子,用一條一條的筆觸逐漸形成整個種子的輪廓,我希望利用3D透視去構思種子的構造並加以呈現出來。」


(26) 宋永華
1975,中國




作品受藏家好評的宋永華老師,過去幾屆都只有作品參展,2016年終於可以來到台灣,他很興奮的說:「劉文正、潘安邦、齊豫、羅大佑,這些人的歌曲帶給我很多兒時的回憶,這次終於可以來台灣親自感受這裡的文化、風俗,很開心、很榮幸!」「對於大會,氣氛很活躍,工作人員人很好、很親切!」

宋老師作畫很專心,每天從早到晚畫八個小時,一幅畫要十幾天才能完成。創作之外,他的興趣是聽搖滾音樂,然後每年給自己放一個月到兩個月的假,騎著重機到處去旅遊。老師住在上海,他一玩就玩很大,像是從上海騎到雲南,最遠的是到西藏,遇到沒有路,無法騎車時,重機就託運,改成搭車。他說去年最驚險,從懸崖上跌下來,重機摔得稀巴爛,回到上海後,他就買零件,花很多時間把重機修好。

問他怎麼會想用西方油彩表現中國山水畫的意境?他說:「因為西方油彩可以表現出更多的層次。」「我小時候學書法、國畫、刻圖章,長大以後學西畫、油畫。我的作品是中國傳統風景與當代藝術的結合,一種中國詩意風景的呈現。」


(27) 韋少東
1971,中國




「這是我參加過服務最細心、最專業的藝博會!」到過不同藝博會的韋少東老師說:「這裡對於細節很關注,包括服務細節、作品細節和生活細節等等。」

「刺繡是廣西壯族人的風俗,從小耳濡目染之下,它成了我的一部分。」壯族刺繡的圖案意蘊豐富、色彩豔麗飽滿,刺繡風格成為他畫作的特色。「像是這裡,用細緻的紋飾裝飾,整個人、馬或山用像刺繡般的紋理圖案裝飾著。」

「我的作品融合中國傳統文化及民族符號進行創作,如山海經、佛經、佛像等,將傳統圖像符號與現代生活的時間片段、日常體驗凝結在一起,思考自己要往哪個方向走。」「我們生活中對於很多事情都是一段一段的累積與理解,我把自己對生活的體悟、感受融合在作品中,像是記載很多神話故事的《山海經》、佛經裡面的《圓覺經》等等。」


(28) 張世英
1973,中國




「能來參加覺得很開心,大會一年辦得比一年好!」「我知道這些義工都很辛苦,但每天都還是為我加油打氣。」已經來參展三次的藝術家張世英,和大會的工作人員成為好朋友,讓她感到非常開心。對於大會服務的周到印象深刻,列為必到的藝術展場。她也提到這次在大會中讓她印象最深刻且受益最多的作品是藝術總監的創作,「不論題材和內容都十分創新,這讓我學習到很多!」

張老師在展場中,時常去串門子,顯現出喜愛人群的個性,她説:「我剛從長春沿著海岸南遊下來,海灘玩水的歡樂景象就成了這次的畫中主題。」問老師為什麼作品都是以畫背影為主呢?老師說:「從人群的背影來表現互動的感覺,留給觀畫者更多想像的空間。」老師擅長描繪人物,將人群互動描繪得非常生動活潑,今年故意不畫背景,讓焦點專注在人物身上,畫面顯得更有故事性。


(29)陸真儀
1980,台灣

陸真儀老師(右)是「藝企相投‧藝企風發」專區的藝術家



陸真儀老師是「藝企相投‧藝企風發」專區的藝術家,這是由大會遴選具有創意與發展潛力的台灣藝術家,由企業提供贊助。第一次參加國際大展,老師相當的興奮,「在很短的時間內接觸到非常多人,透過互動可以激發自己更多的靈感,發掘沒有想過的不同看法。」

「我的作品要探討的是人與科技的關係,可以把線條比擬為電子網路,或是我們人類的筋絡、神經等等,這些複雜的線條,如同複雜的網路科技,帶給我們很多便利、了解到很多未知的世界,但過多的資訊也會帶給我們束縛。」「從下往上旋的線條宛如龍捲風似的包圍著人,畫作中的眼睛就是世界的窗口,儘管佔整體畫作的小部分,但卻也是最能影響內心的。」

老師這次帶來的作品,充滿了春天的氣息氛圍,畫作題材很當代,不仔細看,完全不會注意到她是用的是彩墨,可以說是非常具有個人特色風格的當代水墨!聽說這次其中一位藏家就是想把作品放在具有工業風的家中。


(30) 杜姿樺
1984,台灣




台灣藝術家杜姿樺老師,在完成學業後就回家幫忙家務,利用空閒時間創作、編織自己的夢想。「當收到A.R.T.的邀請時,我真的超級意外和雀躍!這是我第一次參加展覽,還是如此大型的藝術博覽會。」「這次參展獲得許多寶貴的經驗,見識到不同畫家間的詮釋方式。」

「我想用可愛的手法把台灣的保育類動物畫出來!」屬於大型貓科動物的石虎,在畫作中宛如溫馴可愛的家貓,「我想表現出石虎回頭盼望訴說著:『可以給我一個家嗎?』的樣子。」「黑面琵鷺叼著虱目魚,再畫出它特有的長鼻子和怒髮衝冠的髮型,非常生動!」杜老師總是非常熱情開心的為每一位欣賞者介紹,在她的作品中可以看見很多有趣的故事。


(31)Pascal Bejeannin
1964,法國

Pascal(右)運用汽車工廠不用的零件來創作



「我覺得很驕傲能夠參加A.R.T.」第二次來參展的法國藝術家Pascal開心的說,「這是我第一次來台灣,這裡的組織很好、人都很好,大家都很親切,面帶微笑!」

「我運用汽車工廠不用的零件來創作,讓一台普通汽車變成一隻公雞、一隻蠍子!」Pascal將找到的汽車零件,經過重新打磨重置後,再組合成他心中想要呈現的作品,像公雞、馬、蠍子,蠻酷的!「我也特別表現出黑色的光澤、深度和密度」,金屬零件在藝術家巧手下,變成活靈活現的動物。在展場裡面,他的作品《蠍》吸引了不少小孩子,有個小孩想買爸爸不金援,小孩只好拉著Pascal照相一解鬱悶。後來又有個小孩喜歡《蠍》,他的爸爸窩心的說:「你如果喜歡爸爸買給你!」最後爸爸慷慨的說:「好啦,買這個。」如願把《蠍》抱回家,他也成了年紀最小的藏家!


(32) Peter Richard Winkelaar
1950,荷蘭

Peter Richard Winkelaar(右)跟Winkelaar Anneke(左)是大會裡面唯一的一對夫妻檔



「這是我們第一次參展,也是第一次到亞洲參加藝博會。」出生於印度,八歲移居到荷蘭的藝術家Peter Richard,今年和太太Winkelaar一起到台灣參加A.R.T.。「這裡的作品很棒、很多元,如果真的要說哪一件作品最棒,那當然是我太太Winkelaar的作品囉!」Peter逗趣的說著。夫妻倆都一致喜歡王昭舉的《開春大戲》,「非常大幅的作品,讓我們印象深刻。」還有中國藝術家秦正輝的《蝶戀佳人》系列,木雕家Kanis Alexey的作品《No war》則讓他們覺得獨具張力。

Peter Richard是教授藝術與音樂的老師,在去年退休。他的作品《藝伎的小提琴》,應該跟他的背景有關。「這次在展會中看見很多作品,激發很多靈感,我期許自己明年能創作出更多更棒的作品!」他們對於這次能夠來參加A.R.T.的展覽感到非常榮幸,在他們臉書上的粉絲專頁,可以看到他們參展興奮的情緒,兩人都非常享受這次參展的經驗。Peter非常開心自己可以來參加,展會結束後,他將和太太來個台灣三日遊。


(33) Winkelaar Anneke
1944,荷蘭




「我熱愛雕塑!我為小孩們創作不同的小雕塑,也教他們如何製作。」曾在小學教書的Winkelaar,目前是一名石雕藝術家。「在這裡可以看見多元的文化、各國的藝術創作等多樣且令我讚嘆的作品,這是我參加過目前最盛大的一個藝術博覽會!」

「我喜歡刻劃人的各種神韻,不論男女老少」,Winkelaar覺得石雕上的神情總有一層薄薄的膜,朦朧卻又可由輪廓看見臉上的線條,她喜歡用這個方式捕捉每個人的神情。


(34) Solveiga Vasiljeva
1954,拉脫維亞




「這是我第一次來台灣參展」,Solveiga說A.R.T.是個很大的展,有很多藝術家。「大會有完美的組織,很棒的工作人員,親切且樂意幫忙,這個展非常不一樣!」

Solveiga這次參展的作品《人馬21》對她來說很特別:「我有很多很多的草圖,在樓梯間、在桌上、在……,但這是在很多草圖中,一件我很想很想去創作的作品!」用黃銅創作,源自於希臘神話的人馬,加入現代人被機械、手機所控制,她將馬身變成機械,寓意非凡。



Solveiga非常重承諾,而且對作品非常負責。她入圍後花了不少錢把65公斤重的雕塑自拉脫維亞運來台灣,後來因為作品表面在運送途中有些微磨損,所以親自訂了機票,揹一堆修復工具在布展期間來到展場,窩在倉庫外專心的處理作品不喊累。她說A.R.T.辦得很棒很專業,她要盡力把作品修復拋光好,讓它風光的展出!所以即便辛苦,她還是充滿笑容,還會搞笑娛樂大家,她說:「我雖老,但沒有太老,我還是充滿活力!」


(35) Thee Zar
1960,緬甸


「我覺得很驕傲能來參加A.R.T.!」來自緬甸的Thee Zar是去年國際藝術家大獎賽的得獎藝術家,因此今年獲得展位展出作品。

「這次帶來13幅作品,以女性為題材,不只描繪緬甸女性之美,還希望能表達全世界女性的美。」他在作品中融入了蝴蝶、荷花、孔雀等等的元素,代表著祝福的意思。


(36) 張玉瀛
1974,中國




看見小紅驢,馬上就聯想到藝術家張玉瀛。「這是我第六次來參展!台北新藝術博覽會已經變成每年最期盼的事情!」張老師這次全家總動員,把老婆跟小孩都帶來了。「小朋友不用上課嗎?」「要ㄚ!跟學校老師溝通了,原本老師不答應,但希望小朋友有機會來欣賞充滿國際性的展覽,所以最後老師答應了。」

「今年有一位藏家來展位上找我,秀出一張2013年我的展位的照片,經過三年捨不得刪掉這張珍藏在手機裡的相片,我看到真的很感動、很感動!」張老師覺得大會不斷追求創新與進步,「特別是今年,從佈展到展位規劃,感覺提升很多!特別是很多細節做得很好,像是走道和展位的地毯顏色、作品位置的擺設規劃,都可以看見大會不斷追求進步和創新。」「身為一位參展藝術家來說,能參與其中是非常幸運。」

今年帶來兩幅大作,張老師克服運送的問題,希望帶給藏家跟賞畫者不同的視覺感受,「我在動物的部份,也更加多元。」「知名策展人陸老師,她是我之前在蘇州認識的,她得知我這次在台灣參展,VIP之夜就來到我的展位收藏我的作品,讓我覺得非常開心和感動。」「知名藝人在VIP之夜也收藏了我的作品!」藏家的賞識讓張老師得到很大的鼓舞,他期望自己能夠愈來愈進步,「就如同每一年看著藝術總監本身不斷追求創新進步的精神,這份精神真的非常鼓舞著我!」


█ 來台藝術家專訪
   藝術家專訪(一) ………………… more
   藝術家專訪(二) ………………… more
   藝術家專訪(三) ………………… more
   藝術家專訪(四) ………………… more

█ 來台藝術家專訪 視頻
   藝術家專訪視頻(一) ………………… more
   藝術家專訪視頻(二) ………………… more
   藝術家專訪視頻(三) ………………… more
   藝術家專訪視頻(四) …………………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