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 Revolution Taipei 2017
「2017台北新藝術博覽會」
藝術家專訪(一)


【台北新藝博】藝術家專訪(一)
本篇專訪包含九位藝術家:(1)台灣 呂宗燦,(2)中國 張健,(3)中國 王大志,(4)台灣 陳菊美,(5)中國 龔雋,(6)烏克蘭Igor Grechanyk,(7)中國 譚建武,(8)義大利Marco Santaniello,(9)台灣 劉庭汝。藝術家們各具特色,為觀賞者帶來一場超級藝術饗宴!

(1)呂宗燦
1972,台灣

會走上藝術家這一條路,是因為從小就非常喜歡畫畫,那真的給我一個很大的動機。高中的時候看到畢卡索一張畫竟然可以賣好幾億,對我的鼓勵很大,我想說一個藝術家的作品竟然可以賣那麼多,如果我成為一個很有名的藝術家,將來就可以幫助非常多的人,這是我決定當藝術家的原因。而且成名之後,可以蓋醫院,可以幫助很多需要的人,這就是我的初心。





之前黃子佼電視專訪的時候,我也有提到,畫畫是很快樂的事,也是很真誠的事,畫畫有時候常常是在治療我們自己。能夠把內心的愛,把內心對世界的感受分享出去,是我覺得最快樂的。加上有機緣遇到許多的幫助,成為一個知名的藝術家,就可以做更多的事,幫助更多人。

我最新的創作,在美術史上没有出現過~~板凳以前有人畫過,可是板凳裡面有縫就没有人畫過,它雖然一段一段的,還是可以看得出是一張板凳。我用縫來代表缺憾跟完整的部分,強調缺憾透過我們的精神性可以變完整。只有精神性的東西才有辦法接近永恆,而不是外在,外在的東西都不斷在變動。



畫裡面也藏了一些小東西,這裡有一對鰜鰈情深的小鳥,鳥巢代表生生不息。外面的花是海棠,代表走出去到陽台有遇貴人的意思。兩張椅子,一張咖啡色、一張綠色,代表夫妻,題目叫「清晨的問候」。它是一個很簡單的,可是卻非常平靜的一種生活的美好。所有的物件、外在的東西不斷在變動,這種變動反而提醒我們要更珍惜當下。

真的非常感謝大會給我們這麼好的一個舞台來發表,我今年已經參加第七屆了!每年都有來參加^^


(2)張健
1969,中國

這次帶來的三幅件作品我把它稱為「桌上觀系列」,是東方和西方相結合的一種形式,這兩種形式是我向東方文化和西方文化致敬。

次要的背景區域我都把它平面化,這是東方處理畫面的方式;前面的主題小玩偶、物體都把它立體化處理,這是採用西方的繪畫方式。我將兩種方式結合在一起,使它們達到和協,看上去沒有衝突。





玩偶代表了當代人類各式各樣的狀態,它和書中間形成一種對話,而書又代表了整個世界文化的一種傳承,所以等於是人跟文化在做一種對話。

我從2005年開始,創作中帶有玩偶這個元素,因為家裡有了孩子以後,玩偶逐漸增多,我在繪畫的時候就開始借用玩偶。其實每個家庭都會收藏玩偶,它反應當代人的各種狀態,不同的心情。

在桌上觀系列作品裡面,我都是把玩具當做我們自己,有的比較開心,有的比較悲壯,通過玩具來反應各種人生百態。


(3)王大志
1971,中國

我的第一幅作品是花卉跟植物,二十年前在讀美專的時候對景寫生。這次參展的作品也是以花卉為主,但是融入更多自己的創作語法。

我對植物特別的鍾愛,平時特別喜歡種植物,在家裡、工作室、畫室裡充滿了植物。在畫植物、種植物的過程中,就是我和自然的一個對話,畫植物其實也在畫我自己。



這次的作品,無論是構圖、技法,都藉用很多中國傳統的元素,譬如工筆繪圖、法藍瓷、青花瓷、手絹。我個人比較鍾愛藍色和綠色,整個畫面看起來更清雅,跟我本人的個性和生活都融合在一起。

這次參展除了花卉作品以外,還有三幅比較特別的,是漂流瓶加上植物的題材。這三幅漂流瓶是有一個故事的,去年上海和新加坡藝術家有一個城市連展,新加坡藝術家陳淑芳回去前,把帶過來的漂流瓶做成裝置作品送給上海的藝術家,我拿回工作室,把它種上了水養的銅錢草。



這個漂流瓶不斷轉換地域、身分,而水養的植物很容易紮根生長,像每一個人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都市、轉變生活狀態,努力生存、生長、發展。作品裡面有地圖的元素,代表我們尋找的軌跡,中間有一些小的停滯塔,象徵在不斷尋找的過程中,每個人背後都有一個精神的家園、安定的樂園,就如同在尋找的路上不忘初心一樣。


(4) 陳菊美
1959,台灣

我本身是客家人,花布是我從小就看、熟悉到不行的,觸目所及都是客家花布,門簾、窗布、被單都是。

我年輕的時候就很想流浪天涯,沒想到多年以後還是回到最初的根~~就是客家的理念。我是兩個孩子的媽,小時候聽了年年有餘、吉祥如意、富貴花開,都覺得好老套喔!沒想到人到了中年竟然回歸到最基本的祈願,就是「平安是福」^^



客家人穿藍衫非常多,我祖母、媽媽都幫我搜集,我很lucky有好幾件。很多人以為客家仕女穿的就只有藍衫,其實不是,我們的衣服是很華麗的。我做了一些改革,背景當然就是太魯閣,很漂亮的台灣地標之一,我們其實跟原住民也有很大的關係,所以就以太魯閣為背景。

那油桐花布,客家人當然免不了跟它有關連,它讓人覺得很喜氣。你會覺得人生就是那麼美好、紅紅花花綠綠的,小孩子蓋了很平安,大人結婚用了也很喜氣、百年好合。

這張黑熊系列是我參加新藝博最原始創作理念的延續,黑熊是保育類,我們都要呼籲,因為對地球是很重要的課題,也是全世界重要的課題。



潑墨是我延續張大千大風堂、我的老師的風格,也是我在舊金山灣區拜師學藝重要的一個題目。我很喜歡潑墨,因為很契合現在的心境,潑墨跟靈修的理念有很大的契合。大會對我很好,讓我入選,讓兩年前的這個風格延續下來,這是我繼續創作的原因之一。

這個在帆靴上做的作品,是我今年比較大的一幅作品,感謝大會審核通過,讓我展出,非常感謝大會!


(5)龔雋
1970,中國

「我畫這一組仕女,最初的創作想法是回到宋元繪畫的一種感覺,特別是宋元繪畫的畫面效果和體現出來的人文精神,我用枯石、殘荷和枯樹來表現這種感覺。

靜荷系列的創作,也是宋元繪畫的一種再現,構圖是對於元朝倪瓚的參考。」



~~龔雋老師住在四川樂山,今年和太太一起來,很樸實的一對夫妻。龔老師12歲開始自學畫畫,從小很喜歡閱讀詩詞,所以畫作裡也表現出濃厚的宋元風格~~

在展位上,一群年輕小女生駐足在畫作前討論,原來她們是美術班學生,看過很多大大小小的展覽,她們被藝術家畫的荷花吸引,說淡淡薄薄的油彩很難表現的,自己嘗試過幾次都沒有成功,可是龔老師卻把畫面跟油彩表現得真好,很值得她們學習^^


(6)Igor Grechanyk
1960,烏克蘭

我是第一次來,非常高興,這是一個非常好的藝博會,我很榮幸。這是我第二次來台灣展岀,這裡的人都非常好,所有的一切都非常美好,很高興能夠來到台灣!

藝術像是聲音,一個美麗的聲音,你聽到旋律、音樂~~從聲音到音樂,從原材料開始,是一段很長的路,也是一條美妙的路,就像我從歐洲來到台灣一樣,是一條美麗的路。





這是大象的頭,表達很深的感覺,關於自然、歷史與生命。這個女人和動物,是根據古神話的意象而來,後面有很多傳說和故事。這個女人和高塔,讓大家感受這位年輕女性的靈魂和高樓~~像台北101大樓就很棒。

最後一片樹葉是關於生命,生命非常短暫,生命也很美麗,呈現很強的時間性和很強的感情。我希望雕像作品有靈魂、有迴嚮,可以在展覽中給台灣的民眾留下印象,謝謝!很高興來到這裡。


(7)譚建武
1971,中國

我來自北京,這是我第二次參加台北新藝博會了,非常榮幸!我的創作題材主要是以都市青春女性,結合音樂與舞蹈為題材,表現唯美的意境。可能由於自己性格的原因,我比較喜歡簡單與純粹的東西,我的風格也是崇尚新古典主義。

唯美的題材應該是大多數人比較喜歡的,因為人們對美好事物的追求與渴望,所以我以唯美的寫實藝術打動人心。



我帶來的另一個系列是西藏兒童組畫,這是源於我的經歷,我去過藏區很多次,感受到當地兒童清澈無邪的眼神,給我的震撼特別深。在都市紛繁、壓抑的生活中,突然到了一個很清澈的世界裡面,這種感觸特別深。人們在生活壓力下,會容易忽視一些事物的原本、本真的東西,這種東西在兒童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所以我想把它呈現出來。

這一回來台北新藝博,我覺得寫實繪畫作品好像多了來,特別是一些唯美的題材,我想這也是跟市場有關,可能大眾更容易接受唯美寫實的作品,也反應唯美的寫實繪畫在市場中不可撼動的地位。


(8)Marco Santaniello
1981,義大利

最早我是用名人和普通人的肖像來做Pop藝術,我得承認,想要出名的最快方法就是用名人肖像來當內容,試著吸引媒體注意。藝術家可以做各種方式的創作,可是如果沒有觀眾,就很難推動作品,這就是我選擇從名人肖像開始的原因。

這幅肖像後面有道彩虹牆,彩虹牆出現在我所有的作品中。對我來說,我的生活哲學就是:每個人基本上都是一樣的,我們都有血有肉,不管你多少錢,或者你是做什麼的,有什麼地位。



這是很輕鬆的議題,很簡單,但卻非常真實,所以在藝術世界呈現這點會很棒。我認為這點很重要,所以我開始稱自己為「超級巨星」,回應這個繁華的世界。

我以前很景仰安迪沃荷,他是我最早從事藝術時,唯一學習的藝術家。在紐約住過兩年後,接觸到許多從事波普藝術的人,我覺得這不是我真正嚮往的方向,所以開始轉型。我覺得這類藝術家有點膚淺,過於注重表面,而我是屬於比較腳踏實地的。

當我說自已是流行波普藝術家的時候,我是認真說的,我和人保持很深的聯繫,「Pop流行」並不是像知名的那種「流行」,而是偏向與人群接觸後的「流行」~~在彩虹牆背後,每個人都可以當超級巨星~每個人其實都是他自己,你已經是超級巨星,因為要完全當自己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這就是我想要凸顯的概念。

比方說這個作品,標題是「街景的都市逃亡」,有些是表達我親身的經歷,有些是描繪細節,像是「中國棋手」。我的創作是先拿每次到各地拜訪所拍下的高解析度照片,我去過香港、北京、葡萄牙、佛羅倫斯、紐約,到處探訪,這些異地旅行給了我很多生活經驗。



旅行是我跟人群溝通的方式,比起學校或任何讀過的書本,旅行非常重要,它為我帶來許多人生經驗。拍下照片後,先是把照片向量化,再來是用Photoshop上色,創作出這些作品。作品中沒有太多抽象意義,單純就是我想用真實方式呈現的街景,也就是用我想跟人群接觸的方式來表達。

我一向親自走入街頭進行藝術工作,我在每個城市裡不斷的走,我不喜歡在一個地方只待2~3天,我總是會待上一個月或更久。在城市中,我去觀察那個城市,在裡面迷路。有人說我很像深入底層探訪的漫遊者,在街頭閒晃,呼吸街道上的空氣,與人群接觸,挖掘城市最深層的精神,而這也是我最重視的生命主題,深刻探索我所在的地方。


(9)劉庭汝
1998,台灣

我在國中的時候就很喜歡畫圖,所以高中就去讀美術系。高三那年因為老師的介紹,去參加宜蘭縣的版畫比賽,得了佳作,對我有一些鼓勵。那時候的主題是科學,我就以試管跟植物當做主題去創作,用壓克力跟版畫把它呈現出來。

之後,就試著把試管放在畫布上,加了一些植物的元素進去,讓畫面感覺比較溫暖,這就是我創作的緣起。我發現壓克力跟版畫的感覺非常不一樣,相較之下,我更喜歡壓克力,所以我就開始用壓克力來呈現作品。





這次參加百大名人的作品,是以植物當做主題。因為我平時就喜歡親近大自然,喜歡去大自然走走,植物給人的感覺,很溫暖、很有朝氣,每天都生氣勃勃。我自己非常喜歡粉紅色調,所以就把綠色的樹葉改成粉紅色調,感覺很溫暖。


█ 來台藝術家專訪
   藝術家專訪(一) ………………… more
   藝術家專訪(二) ………………… more
   藝術家專訪(三) ………………… more
   藝術家專訪(四) ………………… more

█ 來台藝術家專訪 視頻
   藝術家專訪視頻(一) ………………… more
   藝術家專訪視頻(二) ………………… more
   藝術家專訪視頻(三) ………………… more
   藝術家專訪視頻(四) ………………… more

 

AmazingCounters.com